死后的三十五天叫做5月7日,這一百天叫做百日。那時,所有孝順的家庭都會去墓地祭祀,通常是制作5月7日和百日犧牲。前者提前,后者延遲,稱為百日長,五月七日短。去五七墓時,死者親屬要帶好紙扎和寶山、搖錢樹、聚寶盆等祭品。
據說5月7日是逝者所有祭祀活動的結束,冥府中的五閻王會對逝者做后的檢查,判斷逝者是下地獄還是轉世投胎。據說嚴大公無私,非常嚴厲。他的弱點是他沒有。他成年后沒有女兒,所以他對那些被女兒牽著鼻子走的人更加寬容。如果燕王聽到死者的哀號在后的審訊中,他會讓死者離開。所以5月7日,死者的女兒一大早就去掃墓哭了。
如果死者骨灰盒暫時存放在殯儀館,請在5月7日取出骨灰盒(記得帶傘,不見天日),找到火化當天燒紙的棺材(殯儀館有專門的紀念場所,有12個生肖),將骨灰盒放在死者生前的相框下面(上面可以蓋紅布或黃布),底部放置死者生前喜歡的食物(至少三五個)。你應該和老人聊聊天,哭一哭。
建議不考慮舊習俗,把5月7日當成7月7日,也就是兩者合二為一。但重要的忌日是初七、五月七(七月七)和百日,接下來的三天是清明(清明初)、十一(農歷十一末)、紀念日。30號可以在家燒紙,大年初三或初五去墓地祭奠s日。
如果家人比較講究,祭祀時要擺靈堂,在靈堂處擺一桌菜,倒上酒、倒上茶,在生前住的房間里擺好洗臉水和洗腳水,在生前睡的床上放好生前常穿的衣服——總之就是為他后一夜的休息做好準備。
到晚上10來點,召喚儀式就開始了(怕他忘了回家),大兒子拿著燈籠(怕他看不清夜路)爬到靈堂的屋頂上,掀起三張瓦片,向著夜空大叫幾聲“爹爹你回來啊”之類的話,余下的人則在梯下跪成一排,該哭的哭,該叫的叫。